11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施惠基教授在崇山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为全校师生做了题为“自然科学和人文修养完美融合”的学术讲座。潘一山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黑嘉鑫院长主持。本次讲座为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系列讲座的第3期。
潘一山校长对施惠基教授的求学与科研经历做了简要介绍:作为当前世界疲劳研究领域的一流科学家,施惠基教授拥有深厚的研究积淀并常年关注学术最前沿,在理论研究方面从高处和前沿着眼,做到了“顶天做研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制造、核电站建设、高铁列车生产等国家战略领域,施惠基教授用科学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真正践行了“立地出成果”;留法八载毅然回国,投身祖国教育科研事业二十余年,施惠基教授以实际行动不负“胸怀家国梦”的拳拳初心;既有厚重理工科学术底蕴又通晓人文社科知识,施惠基教授学识广博、通达交互,是“文理相融合”的学术典范。潘一山校长号召全校师生秉承施惠基教授“顶天做研究、立地出成果、胸怀家国梦、文理相融合”的科学精神,坚持“真实问题导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磨炼品格、提升修养,开创我校自然科学研究新局面。
施惠基教授以埃菲尔铁塔上篆刻的72位杰出科学家名字这一学术趣事引入讲座,从国际国内名校名师谈起,以丰富的例证生动讲解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素养综合引导的叠加效果和对育人成才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施惠基教授从自身实践出发,结合我校作为综合类大学的优势,提出要“用人文思想启发理工研究,以理工思维助力人文探索”,用自然科学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方式打开研究新思路、开拓教育新路径。施惠基教授还希望全校师生保持对生活和科学的热爱,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在研究中解决科学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力争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
本次讲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科研兴趣,开拓了全校师生的研究思路,为我校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以及理工科振兴计划的落实提供了有效助力。企业代表北京诚田恒业煤矿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洪英、北京诚田恒业煤矿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石洪起、各学院教师、研究生参与了本次会议。
施惠基教授简介:
施惠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强度与振动中心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82年至87年在核工业部二院工作。87年至95年在法国留学和工作,92年获法国洛林大学工程力学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获法国梅斯科学院科学技术奖,94年在法国矿业大学完成博士后。回国前任法国焊接研究所研究员和梅斯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国际疲劳杂志副主编,现担任国际疲劳,理论与应用断裂力学,材料科学与技术等国际杂志编委。还担任国内机械强度等七种学术期刊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疲劳分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失效分析分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共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项,国际合作项目30余项。从96年开始得到法国教育部教授资质和长期聘任客座教授,60多次到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国讲学和学术访问。在重要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0年11月18日